重慶兩路寸灘保稅區 進口紅酒交易中心批發市場
今年上半年,重慶保稅港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好。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約25%;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約33%。 作為兩江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,保稅港區深入推動“保稅+智能制造”高質量發展,持續助推“保稅+服務貿易”創新發展,加快形成“保稅+口岸物流”聚集輻射平臺,對外開放水平正不斷提升。 智能化改造突破多 “保稅+智能制造”亮點紛呈 上半年,由保稅港區入駐企業——飛力達重慶公司研發設計的西南地區自動化立體倉儲正式投用。 該倉儲高9.4米,庫位4.7萬個,庫存周轉率每天約9萬卷。配有堆垛機、機器手、智能AGV機器人、RFID門禁等一系列智能化設備,將人力成本節省到原有倉儲所需的三分之一,效率提升30%,倉儲利用率提升2-3倍,收發貨準確度可達100%重慶保稅港區紅酒批發市場。
作為智能化生產的重要環節,自動化立體倉儲設備曾在2018重慶智博會上亮相,吸引眾多目光。 值得一提的是,翊寶 16 萬平方米廠房也將在今年10 月建成,該項目投用后,可提升年產能約 1000 萬臺,新增年產值約 100 億元,保稅港區“恒業恒產”正助力企業增產擴能。 為搶抓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機遇,保稅港區正持續進行智能化改造,上半年,港區智能終端制造企業整體生產良品率提升至98.5%,生產效率提升 30%,生產成本最高可降低 10%。智能化改造成效明顯。 統計顯示,保稅港區上半年加工貿易阿實現進出口額約449億元,同比增長20%。 對外貿易水平提升 “保稅+服務貿易”創新發展 5月30日,保稅港區與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上海外高橋集團)簽訂戰略合作協議。根據協議,保稅港區與上海外高橋集團將以此次合作為載體,加強滬渝聯動,充分發揮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輻射帶動功能,攜手打造輻射重慶、服務西部地區的綜合貿易服務平臺,推動雙方在更廣更深領域開展全面業務合作重慶保稅港區紅酒批發。
這一合作早有淵源,2018年10月,重慶兩江自貿云國際運營中心落戶保稅港區,旨在將上海自貿區的先進經驗輻射至重慶,同時為重慶企業提供綜合貿易便利化服務,并根據重慶的產業特色,引進機床、醫療器械等專業平臺。 而這僅是一個縮影。如今,保稅港區的對外貿易水平正不斷提升,上半年港區一般貿易實現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8%。 “保稅+服務貿易”板塊,跨境電商出口業務取得的突破更為亮眼。據統計,上半年保稅港區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約 13.4 億元,占比全市總量 60%,更在全市率先實現跨境電商出口 3300 萬元。 此外,新引進2架 A320NEO 客機,航材保稅業務取得突破;完成首批 6 輛進口整車保稅倉儲業務,進口整車保稅倉儲功能落地……上半年保稅港區“保稅+服務貿易”正持續創新發展。 保稅體驗旅游4A 級景區掛牌 “三大功能”持續發力 2月22日,重慶保稅體驗旅游景區(AAAA級)授牌活動在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舉行。以該交易中心為核心,重慶保稅體驗旅游景區成為全國首個在保稅港區內打造的4A級景區。 今年3月保稅港區正式啟動 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特色商品貿易及文化周,目前已舉辦商貿文化周活動 10 余場。保稅港區特別策劃了“環球號國際列車”活動,以交易中心內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館為站點,帶領重慶市民一起領略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文化風情及特色商品。 作為內陸開放示范窗口,依托兩江新區優勢資源,交易中心正加速提升“窗口功能、貿易功能、旅游功能”,努力建成內陸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。
除此之外,上半年保稅港區“保稅+口岸物流”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在逐步增強。統計顯示,1-6月,保稅港區實現海關監管貨值128億美元,占比全市總量38%,實現海關稅收12億元,占比重慶海關總量18%。 同時,指定口岸功能也在進一步發揮。1-5 月,保稅港區完成進口肉類貨值 269.34 萬美元,同比增長 18.52%;進口食用水生物貨值 437.71 萬美元,同比增長 46.5%。 保稅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,下半年保稅港區將繼續突出高質量發展、高水平開放,充分發揮區位、政策、體制等多方面優勢,積極拓展產業鏈,增強核心競爭力,實現更高質量、更可持續、更具引領性的創新發展,力求在智能制造、服務貿易、口岸物流等產業領域精準發力,助推兩江新區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打頭陣、作先鋒。
來源:重慶保稅港區